▲114年新竹縣金牌農村推廣計畫,媒體同業與部落客合照。(圖/竹縣府提供)
【視傳媒記者羅蔚舟/新竹報導】
為樹立臺灣農村典範,激發農村社區居民的榮譽感及向心力,農業部每3年辦理一次「金牌農村競賽」,新竹縣南埔社區、新城社區、旱坑社區分別曾獲得全國金牌、銀牌、銅牌農村佳績,象徵新竹縣在農村振興上的成果卓著。今年為持續深化農村創新與永續發展,並強化地方遊程的吸引度,新竹縣政府特別辦理「114年新竹縣政府金牌農村推廣計畫」,並於2025年10月10日邀請旅行業者、教育單位、媒體及部落客搶先走訪南埔與旱坑兩大特色社區,體驗兼具自然、文化、農業創新與永續價值的最新遊程,未來也期望成為企業團體CSR及ESG參訪的最佳示範場域。
▲竹縣南埔社區係全臺首個核定農村再生計畫的社區,該社區帶領民眾體驗百年水圳與傳統水車文化。(圖/竹縣府提供)
南埔社區為全臺首個核定農村再生計畫的社區,並於2018年榮獲首屆「金牌農村」殊榮。以「大北埔」為核心,南埔串聯九大村落,結合豐沛的水資源與百年水圳系統,發展出兼具文化與環境教育價值的生態導覽課程。
今年秋季全新推出的「里山生態遊程」,以深度導覽與淺山探索為主題,帶領遊客走進水圳與生態廊道,認識人與自然共生的關係,體驗「少硬體、多體驗」的永續旅遊精神。遊程同時融入「伯公文化」與在地農業生活,讓訪客在自然與人文交織的路線中,重新理解土地的價值。這樣的內容不僅適合學校戶外教育,也能作為企業員工建立永續共識的體驗活動。
▲竹縣以「柿餅之鄉」聞名的旱坑社區,代表性的「味衛佳柿餅教育農園」至今仍保留古老柴燒窯與傳統製程,適逢柿餅節,目前味衛佳柿餅教育農園可以看到超過百年製作過程。(圖/竹縣府提供)
旱坑社區以「柿餅之鄉」聞名,擁有超過百年的曬柿文化與傳統工藝。代表性的「味衛佳柿餅教育農園」至今仍保留古老柴燒窯與傳統製程,每年秋季滿山遍野的曬柿竹架,形成新埔最具代表性的農村景觀。社區近年更積極推動文化創新與環境永續,不僅在柿園中保留部分不用藥、不採收的生態友善果園,提供生物棲息及覓食;另外更導入「柿餅 × 柿染」的循環設計,將製程中的柿皮廢料再製為天然染劑,結合「新埔柿染坊」推出體驗活動,讓遊客親手參與染布創作,感受農業廢料再生的美學價值。同時,旱坑的遊程也融合食農教育與文化導覽,帶領遊客從果園到餐桌,體驗削柿、曬柿、品柿的樂趣,深刻理解傳統產業與現代永續的交會。
新竹縣政府農業處表示,金牌農村推廣計畫的核心精神在於「讓好生活被看見」。除了持續深化遊程內容與行銷策略外,也導入碳盤查、友善耕作與環境教育等行動,讓永續不只是口號,而是社區日常的一部分。本次共有20位來自旅行社、背包客平台、學校教師、戶外教育單位及知名親子、美食、旅遊部落客實際走進社區,從水圳到曬柿場,聆聽居民故事、體驗土地的溫度。這些真實的感動,將透過媒體與社群分享,讓更多人看見新竹農村的創新與活力。
-
2025-10-13 20:38:51
-
2025-10-13 20:07:12
-
2025-10-12 20:10:24
-
2025-10-12 15:52:19
-
2025-10-12 15:06:25
-
2025-10-12 14:26:42
-
2025-10-12 13:27:01
-
2025-10-12 10:01:03
-
2025-10-12 01:48:00
-
2025-10-11 17:44:41
-
2025-10-10 22:39:00
-
2025-10-10 20:14:00
-
2025-10-09 22:55:31
-
2025-10-09 19:34:00
-
2025-10-09 16:27:49
-
2025-10-09 15:42:00
-
2025-10-09 13:48:32
-
2025-10-08 19:51:07